最近地摊经济火了,以成都为例,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的前提下,成都成为了地摊经济重启的典型。
地摊经济的开放,不仅是提升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更是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所有人都在想办法扩大就业,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现如今多地松绑了地摊经济,这或成为自主就业的一个突破口。“地摊经济”,这像是一个“复苏”的经济模式。
“地摊经济”让我想到了“夜经济”,即为夜市,它与地摊是一个主体模式。据报道,除了成都率先“试水”(允许摆地摊)外,还有浙江、江苏南京、四川彭州等多地陆续出台指导意见,为“地摊经济松绑”。不知道武汉什么时候可以“松绑”此经济模式呢?
武汉的“地摊经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保成路夜市。这是我来武汉去过的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夜市。据武汉朋友介绍说,武汉在过去有许多夜市,其中保成路夜市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十分出名。我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再去保成路夜市走走逛逛。
不论是夜市还是地摊经济,中国自古就有。唐代是我国出现夜市最早的时期,但唐朝夜市并非是全民夜市,到了北宋时期,夜市消费主体才扩延至社会各个阶层,以河南开封尤为繁盛。
同其他夜市有所不同的是,武汉的保成路夜市并非充满各种小吃美味,它是一个“淘宝”小天堂。在过去,是名扬三镇的电子音响一条街,武汉人买电器必到此处,现如今是电子产品为辅、衣帽鞋子为主。
疫情之前,保成路夜市在连成一片的居家裙楼下面,依旧十分活跃。这条夜市全长1000多米,高峰时期有1200多个摊位,与其交叉的泰宁街、江汉一路也发展成为夜市的一部分。虽然物品廉价,但十分闹腾,呈现出一片大江大湖大武汉的人间江湖之烟火气。
保成路夜市在白天尤其普通、寻常,与近在咫尺、喧嚣繁华的江汉路步行街比起来,毫无存在感。 可太阳一旦落山,城市的霓虹灯刚刚璀璨起来,这里就有一股骚动了。当初,我也是运气不错,一不小心就涌入了川流不息的夜市之中。
这条藏在高楼之下的一条街式的摆摊方式至今令我难忘。 狭长拥挤的街巷之间,出售的商品多是衣服、鞋子、包包以及其他杂货。尽管网购极为盛行,但到了晚上7点以后,这里人群熙熙攘攘。
尽管保成路夜市并不是游客的觅食处,也不像吉庆街夜市那般,聚集了市民们的吃喝玩乐与烟火人生,但夜市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永远是这乏善可陈的俗世中最该有的模样。它是一座城市的夜经济,也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缩影。华灯初上,这里便就川流不息。
说实话,每当我翻出这些去年的摄影记录,我就不止一次地期待武汉感觉活跃起来,恢复到以往的夜色闹腾与繁华景象。现如今,“地摊经济”火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兴许可以带动夜市经济,也能抚慰这几个月来,所有人的心。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夜市穿插在旧楼老建筑之间,抬首望去,夜如白昼。城市的霓虹灯下,夜市经济不仅给城市带来了烟火气,也解决了很多人的生存问题。
据一些武汉网友所发布的信息,武汉的地摊经济是也逐步开放了,甚至是包括保成路夜市也已经陆续开始营业了。为了确保这一信息的准确度,通过武汉微新闻(武汉热点新闻官方账号),发现保成路夜市确实开放了。(准备明晚过去看看,如星期天的夜市应该热闹些)。
保成路夜市曾经号称武汉最大最繁华的夜市,它的开放,令我欣喜不已。
暮色下,如果你不来,你无法想象当夜市之上的建筑是幽黑的,月光之下的夜市是多么生动,城市的一角被照亮。明晚,我要去这一角,重温大武汉的人间烟火,重温武汉的夜市经济和文化。加油,大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