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品牌集体“雪崩”,倚重于线下网络的国产品牌更是雪上加霜

栏目: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20-02-26
来源:弧面周刊  作者:

国际运动大牌纷纷调低增长预期

德国运动用品生产商阿迪达斯周三表示,自1月25日春节以来,公司在大中华区业务较上年同期锐减约85%,因新冠病毒疫情导致公司的大量门店停业,继续营业的门店客流量也大幅下降。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品牌耐克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毕竟中国业务的贡献值影响巨大。周二,耐克新任CEOJohnDonahoe宣布了公司管理层的人事变动,任命了新的首席运营官和首席财务官。同时还将HeidiO'Neill晋升为消费者业务负责人,这是公司最高领导职位之一。

在本月17日,台湾媒体就曾报道,受疫情影响,传出台湾制鞋代工厂因为延后复工,原物料卡住,Nike和阿迪达斯的生产恐怕会出现断料危机! 原来两大鞋厂背后的代工供应链,像是宝成丰泰钰齐就占中国大陆制鞋产能一半以上,很难不受冲击。

据路透社报道,阿迪达斯称客流量已经下降,主要是在日本和韩国,但补充称在大中华以外地区业务尚未受到重大影响。“随着情势逐日变化,目前还无法确实量化2020年全年业务受到的总体影响程度。”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总部同样设在德国的另一运动品牌彪马(Puma)警告,疫情将对其今年的销售额造成冲击,这加剧了对疫情如何影响运动装备行业的担忧,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该行业的市场与生产基地。

彪马预计销售额增长将大幅放缓,2020年经汇率调整的销售额料增长10%,低于2019年的增长17%。该公司称,由于疫情扩散带来的不确定性,即使要达到该目标也可能是大胆预期。彪马首席执行长Bjørn Gulden表示,2月份的中国销售几乎为零,这一市场约占其总销售额的12至13%,而二至三周后的情况则难以预期。

国产品牌过分依赖线下,行业形势不容乐观

纵观国内品牌,由于大多倚重线下销售,而今不断延后的假期、大门紧闭的商场、空空如也的街道,在他们眼中宛如是噩梦一般。没有销售就没有现金流,同时还得照常发放员工工资,繁重的店租成本也同样需要承担。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李宁品牌,位于北京通州的李宁运动科学研究中心在2月10日复工后,李宁集团要求管理层在条件允许下到公司上班,普通员工仅需在家办公。“为了不同的运动产品,去做不同的运动特征的研究,这些内容科研中心的员工仍未停止工作,对新产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一位李宁的相关负责人称。

但令业界人士担心的是,李宁近年来也积极布局线下,形成了规划的线下销售网络。随着疫情的蔓延,李宁的整体业务也不可能不受影响。根据李宁发布的2019年中期(1月至6月)财务报告显示,李宁在全国开设的线下门店总数为7294家,其中需要公司完全承担运营成本的直营店铺为2251家,其余为经销商店铺。

同样,作为国内行业龙头的安踏,2019年上半年,拥有门店总数12479家。半年内员工工资成本高达人民币18.5亿元,月均3.1亿;而2019年全年店租成本超过10亿元,月均1.67亿。因此,安踏每月在店租和员工工资上的支出至少在4亿元以上。

由于线下店铺受疫情影响需遵循各省市地区抗疫的要求,安踏集团通过电商渠道积极服务消费者购物需求,在疫情刚开始的几天就推出了 “全员零售”项目,超过3万名员工及经销商伙伴参与,各品牌的销售团队和品牌支持团队以及所有的管理层和共享团队纷纷“参战”开微店。同时借助品牌代言人、签约运动员录制运动短视频,鼓励消费者在家运动,与消费者广泛互动。

长久以来,农历新年前的两周都是运动品牌行业的销售旺季,而且国产运动品牌大多倚重线下销售,而今不断延后的假期、大门紧闭的商场、繁重的店租成本也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据统计,1月的最后两周,耐克股价跌幅约7.9%,阿迪达斯股价跌幅约8.3%,斯凯奇跌幅约9.3%。

众所周知,天猫每个月都会组织各个不同类型的促销活动,引导大量的流量给到各大天猫店促进生意。但今年到目前为止,天猫已经取消了大部分二月份的线上活动,这对于运动品牌更是雪上加霜。

库存堆积就变得非常可怕,是因为它会导致现金流的中断。尽管包括万达在内的不少业主已经确认会减免一段时间的租金,但毕竟这样的支持不会持续数月,最多也只能缓解燃眉之急。

专家分析,受疫情影响,目前各体育品牌在线下零售上受冲击很大,因此生产尚未恢复到正常水平,但疫情结束后,体育产业会迎来报复性增长,预计市场供应会有爆发,企业也会随之回归正常经营。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吴光远认为,对于体育品牌企业而言,研发才是生存的根基,很多研发项目并不会因为疫情影响而终止,这也为企业在未来发展蓄力。
版权声明:“云合国际”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